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24暨大中国史728冲刺班授课计划公布高分学长直播授  > 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(650中国通史)经验分享

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(650中国通史)经验分享

四川大学

060200 中国史

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

② 201 英语(一)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

③ 650 中国通史

学制: 3 年学费: 7200元/生.年

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:

史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——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。现有民族学、考古学、中国史、世界史、旅游管理、会展与节事管理、酒店管理7个学术型硕士专业以及文物与博物馆、旅游管理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,考古学、中国史、世界史、旅游管理、藏区历史、经济与社会发展、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6个博士专业,中国史、世界史、考古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。

四川大学中国史评估为B+(且处于上升趋势),在全国所有高校排名第15!

23复试

23成绩计算方法

复试为差额复试。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,其中笔试部分占100分,面试占100分,笔试和面试成绩之和为复试成绩。复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应不低于60分,否则视为复试不合格,不予录取。计算参考加权公式:S总=S初(百分制)*50%+S复(百分制)*50%。 

考生按入学考试总成绩排队录取。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(小数点后两位),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考生。若初试成绩仍相同,则按照初试业务课总成绩,外语科目成绩的顺序比较单科成绩,择优录取,若通过前述内容仍不能确定录取人选时,由学院对相关考生再次复试确定最终拟录取人选。

我为什么考研

1、从历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学科特征来看,作为重要过渡桥梁,日后不管是读博还是就业都最好要有硕士学位。

2、有比较强烈的名校情节,考上川大,改变了我本科“双非”层次学校的境遇。

3、老家就在这边,希望离开华北而在西南地区读研,也为日后找工作能起到一定帮助。

4、本人对于历史学习、历史学相关研究比较有兴趣,本科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学术训练,因此需要读研深造。

最重要的是川大并不歧视本科出身,只要你足够努力,就有机会上岸川大!!

初试复习时间安排

4月末到6月初:通史复习(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)

6月初到9月初:学术动态(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和中国近现代史)、研究热点、主要研究范式、主要争论问题等内容的梳理

9月初到10月初:真题回顾和模拟题测试

10月初到12月初:疯狂背书以及冲刺练习(全真模拟冲刺练习)

专业课备考建议

①个人复习经验

首先:一定要准确的评估自己(分析自己的情况是否合适考研,具体来说公共课不能拉后腿、能有恒心坚持下去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目标院校,切记:选择大于努力)

其次:考研一定程度上是一场信息战,尤其对于自命题的考生,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掌握目标院校的信息。

再者:一定要有自己的日程规划和资料梳理(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不是万能的,只能用作参考,具体规划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资料也不要只背学长学姐提供的,还是要有自己梳理的这一步)

最后:如果决定要考650中国史,那么一定要注意学术动态和经典著作书评的总结归纳。

②复习建议 

对于历史学的考研来说,一定是得专业课者得胜算,要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,专业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而公共课(无论是英语还是政治)想要有明显提升都很不容易,因此要极度重视专业课的学习,而专业课除了前辈提供达的相关资料,也要有自己的整理。同时在备考的后半期,要进行针对不同题型的转向资料汇编和复习(650的题型大概有:古文材料题1道(40分);繁简转换与句读1道(40分);论述题2道(50分*2);判断题1道(30分);列举题1道(30分);小论文1道(100分)*重中之重)

③参考书目

信息收集渠道

1、主要的历史学期刊:例如《中国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历史研究》等

2、比较重要的书评公众号:《上海书评》、《澎湃书评》、《明清社会经济史评论》等

3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与公众号(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)以及川大史院自办的公众号,如:天健文史社和鹤鸣古典社等。

心态调节

要调整好心态也要足够坚信。考研是一趟孤独的历程,需要足够自律,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坚守,要能抵挡住一些外在的诱惑,独自承受那些枯燥的重复、与身旁人不同频所带来的孤独与压抑感。尤其是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,可能还要承受旁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嘲笑。但这些在你决心考研的那一刻起,都是你必须战胜的心魔。心胜才能行胜,提前了解自己要承受什么,如果还是决心向前,就坚持到最后,绝对不要放弃。恒心永远是成功的第一步。当然也要适当减压,在过于压抑的时候要注意放松,建议与三五好友外出散心,与亲人谈心派遣苦闷。

方法总结

备考过程中,拒绝完美主义。我当初走的一个弯路就是,我想要记住全部知识点、弄清全部知识点的来龙去脉。所以,每一个知识点来临之前,我都要做好准备(即制定好计划、空出专门的时间)去学习他。所以遇到不会的知识点,我就会安排我什么时候把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大模块都学习完,这样造成复习压力大、知识点堆积。正确的应该是:出现一个知识点就搞懂一个知识点,粗略了解、记忆即可,后面自然会学到,不需要非要把这个知识点所处的大知识模块都弄懂,不能影响总的备考计划。

总的来说,知识点是相互交叉学习的,而不是非要分模块独立地学。

相关推荐: